研究分享 | “官方投射形象-游客目的地依恋”网络机制对比分析——以海南重游驱动为背景
研究分享 | “官方投射形象-游客目的地依恋”网络机制对比分析——以海南重游驱动为背景
曲颖,董引引 南开管理评论 2021-12-01 09:00
作者简介
曲颖,浙江工商大学旅游与城乡规划学院副教授,管理学博士,研究方向为旅游目的地营销、旅游消费者行为;
董引引(通讯作者),海南大学旅游学院,博士研究生,研究方向为旅游消费者行为。
研究缘起
国内外研究基本情况
随着同质目的地旅游竞争的加剧,目的地营销组织(Destination Marketing Organizations,DMO)在说服潜在访客选择其特定目的地时面临着越来越大的困难。相较于吸引潜在游客而言,争夺“回头客”日益受到业界的重视。重游客在帮助旅游地获得更多市场份额、降低营销费用、以及提升营销效率等方面具有突出优势。然而,当前DMO的营销策略倾向于吸引尽可能多的初游客,即“交易型营销策略(Transactional Strategies)”,忽视了从一定数量的现有游客中获得更多高质量的重游客,即“关系型营销策略(Relational Strategies)”。
在营销策略调整中,主客差异对比分析是重要的研究议题。但其却主要集中在对目的地形象主客感知一致性方面的探索(目的在于吸引潜在游客),本质上仍属于交易型营销策略框架。随着目的地营销研究的情感转向,目的地依恋对游客重游的价值凸显。Morais等研究发现,初游客选择目的地的意图主要受目的地形象的影响,而重游客则主要受目的地依恋的情感支配。目的地依恋作为自我认同的重要组成部分,在唤起游客强烈地方情感的同时,显著影响其忠诚态度和未来旅游行为倾向。因依恋情感驱使,进行故地重游的访客,不仅在目的地的选择上具有排他性,而且重复游览的经历会进一步地深化其依恋情感,从而具有更高的重游意愿和口碑推荐。由此构筑起稳定的“良性循环发展模式”,最终保证了目的地稳定的高质量客源。现有研究虽对目的地依恋的前因后果,进行了大量的结构性数据检测,但对如何运用目的地依恋理论,针对性提高关系型营销的效率缺乏有效探索。
本研究的创新点
研究展望
本研究作为一项探索性研究,在网络文本数据的被动收集过程中,忽略了对依恋型重游客的具体细分,鉴于海南目的地的特殊性,可能会模糊候鸟型重游客和大众型依恋游客的界线,未来可采用主动性的深度访谈方式,对研究样本进行补充和细分。此外,主客认知下的共现网络结构的建构,并非真正意义上的认知心理网络,仅是一种网络化的表达,并不能完全反映主客动态的认知特征。未来研究可借鉴心理学研究中的实验法,对游客隐性的心理联结进行深度挖掘。
原文引用
曲颖,董引引.“官方投射形象-游客目的地依恋”网络机制对比分析——以海南重游驱动为背景[J].南开管理评论,2021,25(5),73-83.
相关阅读
研究分享丨用户参与产品创新的国外研究热点与演进脉络分析——基于文献计量学视角
研究分享 | 创新因子、创新辐射与产品质量前沿——创新主导逻辑下组织质量特异性免疫的传导机制
编辑:周瀚一
审核:徐芳超
更多内容扫码观看,让营销科学更有力量!
让营销更有力量!
营销科学家
高雅有品位的营销科学思想、理论前沿动态和精彩营销案例的分享平台,我们坚持营销的科学性与高品位,拒绝营销的大忽悠与低俗化,推动营销科学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,促进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。
【免责声明】
1、我们尊重原创,也注重分享。本公众平台原创文章版权归作者和平台共同所有,转载文章其版权归原作者和来源媒体平台所有;
2、本公众平台转载内容包括视频、文章和广告等,仅以信息传播和分享为目的,供感兴趣的读者学习参考之用,未经授权禁止用于商业用途,如无意中侵犯了哪个媒体、公司 、企业或个人等的知识产权,请联系处理;
3、本平台对转载和分享的内容、陈述、观点保持中立,不对所包含内容的真实性、准确性和合法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,本公众平台将不承担任何责任。
图文编辑:CMAU 审校:张希贤
让更多人了解、学习和思考!